IIGF观点 | 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的绿色金融支持分析
工业园区是企业和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工业化集约强度大,是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我国工业园区经过40多年的推进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化,产业化和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工业园区生产活动集中,工业活动能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强度高,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在工业园区推行综合能源服务与碳减排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是提高园区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旨在探索如何运用绿色金融手段推动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改造,为节能减排开启投融资之路。
一、我国工业园区能源消费现状
工业园区是我国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和强大推动力。截至2018年,经中央核定的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共计2543家,其他各级各类工业园区总数超过20000家,贡献了全国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以及全国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2018年,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总值为10.2万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生产总值为11.1万亿元,二者在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占比超过23%。
图 1 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的类型及其占比
图 2 2018年两类开发区生产总值占GDP之比
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工业园区也消耗了大量能源,成为中国能源消费最集中的区域。2016年,中国工业园区的能源消费总量为14.5亿吨标准煤当量(tce),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3,其中,工业终端能源消费超过7亿tce。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量较高。工业园区主要能源消费品种为电力和煤炭,分别占园区终端能源消费的50%和40%。
图 3 2016年工业园区能源消费占比全国能源消费比重
工业园区大量的能源消耗使得碳排放量巨大。园区碳排放可达全国总排放量的约31%。在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温室气体排放中,直接排放为10.4亿吨CO2当量,占总排放的85%,间接排放为1.8亿吨CO2当量,占总排放的15%。在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中,间接排放同样需要重视。
图 4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碳排放方式
另外,目前园区内普遍电、水、热等能源的耦合利用不足,各类企业资源回收、余能利用不足,能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因本地资源禀赋、能源网络调度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导致清洁能源应用比重不高。非常规能源如余热、生物质、生活垃圾、工业固废等的占比也较低,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因此,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工业园区推动节能减排,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推动工业园区能源转型升级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二、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投融资
(一)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发展新趋势
综合能源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供应、转换和利用方式,将成为工业园区实现绿色转型与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布式供能技术、互联网相关技术在国际国内的发展,以及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新兴能源业态层出不断,集大成者当属综合能源系统,其融合能源互联网、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微电网、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等多种形式。
在能源“十三五”规划及“互联网+智慧能源”的指导下,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建设及综合能源服务业态发展得到了有力的推动,构建起“电、热、冷、气”横向多能耦合、“源-网-荷-储”纵向多能协同、以及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都灵活高效的综合能源系统。这也改变了传统能源系统“条块分割”的情况,有利于工业园区内能源的高效利用与宏观整合。
图 5 综合能源智慧管理系统流程
(二)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投资需求进一步扩大
工业园区项目主要可分为设计、招标、建设、运营四个阶段,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的商业模式可分为建设前期工业园区的开发模式和运营阶段工业园区的盈利模式。因此,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一般发生在建设阶段,项目公司承接委托或招标后对园区进行综合能源服务改造。
在“碳中和”政策设计和框架路线下,综合能源服务与碳减排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是园区实现碳排放尽早达到峰值的重要途径。在大量园区进行综合能源服务建设的同时,必然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预计2020-2025年综合能源服务的市场潜力将从0.5-0.6万亿元增长到0.8-1.2万亿元。
在综合能源服务产业下,节能服务的投资需求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作为较为成熟的综合能源服务细分市场,节能服务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了快速增长。在“十四五”时期,预计全国需要完成的五年期定比节能量将超过8亿tce,全社会技术和管理节能投资需求估计超过1万亿元;其中,节能服务投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投资需求将主要来自工业节能领域。当前我国70%的工业用能集中在工业园区,因此工业园区的节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宏伟战略目标下,工业园区减碳潜力巨大。
图 6 2012-2019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
此外,综合供能服务市场投资需求将呈现高增长态势。“十四五”能源发展初步规划、各类分布式供能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性和商业价值提升,以及终端用能加速电气化、清洁化、低碳和零碳化等因素,综合供能服务市场投资需求可能超过同时期节能服务市场投资需求。热源开发将更为多元,工业余热开发利用、生物质能供热、核能供热的市场规模有可能扩大。
另外,智慧能源服务市场投资需求极具成长性。具体来看,全社会能源生产、加工转换、储存、流通、消费等环节都有越来越大的智慧能源服务市场需求,年均投资需求有可能在千亿元级的水平;智慧园区、智慧工厂、智慧楼宇、智慧能源基地等的建设,将共同贡献智慧能源服务市场的重大需求。
总的来看,“十四五”时期,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投资总需求有望达到数万亿元的水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而随着大量工业园区进行综合能源服务改造,其对于市场投融资的需求越来越大,所需要的金融支持急剧增加。
(三)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金融支持路径
工业园区的综合能源服务是未来绿色金融支持的重要方向。碳中和的实现在于棕色企业、棕色资产的绿色转型。棕色资产是主要碳排放源,只有实现棕色项目有序转型,才能有效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而工业园区的综合能源服务正是推动原有的棕色资产进行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能够为实现工业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绿色金融可为园区综合能源服务赋能,拓宽其融资途径,为节能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系统保护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绿色金融支持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建设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降低融资成本,增加融资的可获得性,创造新的交易市场。其落实到具体形式上可以分为绿色贷款,绿色债券,融资租赁,以及碳交易市场等。
绿色贷款为绿色项目提供优惠性的低利率,降低融资成本,是支持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投融资的重要途径。到2020年,中国的绿色信贷规模约为11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比重约为7%。绿色债券规模约为1万亿元。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绿色信贷所流向的领域包括绿色交通(37%)、新兴产业(约21%)、可再生能源(约20%)和工业节能(约5%)。其中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可以获得部分工业节能领域的绿色贷款。
图 7 主要金融机构绿色贷款额度及占比
绿色债券方面,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不断发展,相关政策逐渐加大支持力度,为节能建设提供动力。《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正式实施后,将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纳入了银行定性指标考核范围。2016年以来发行的绿色债券中,59%为多用途(覆盖交通运输、能源生产和节能等),13%则专门用于清洁能源项目,另有11%用于清洁交通。数据显示,2021年前5个月,中国绿色债券累计发行数量达到150只,累计募资金额1924.95亿元,同比分别大幅增长56.25%与82.72%。绿色债券的子品种碳中和债更是异军突起。相比一般的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主要用于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绿色建筑等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从项目角度来看,高效节能装备制造,工业节能改造,用电设施节能,工业园区污染治理,工业园区资源综合利用等都属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范畴。
融资租赁是为中小型服务商在面对工业园区规模的综合能源服务建设时提供的新的融资方式。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具有超强融资能力的服务商只是少数,面对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的系统建设等重资产运营类项目时,大部分中小型服务商仍需要融资租赁来提升交付能力。作为众多商务模式中的一种,融资租赁模式应用于综合能源服务项目中,相较于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传统融资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通过专业化分工,缩短决策流程,降低决策风险,是一种适合项目快速落地的商务模式。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建设提供了强大激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在一定量的碳排放配额的激励下,碳排放量的市场化交易有望为工业园区进行综合能源服务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在工业园区进行综合能源服务改造后,园区企业通过减少碳排放量,碳排放配额的剩余额度可在市场出售,从而获得额外的经济利益。碳排放交易是绿色金融支持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的新的重要方式。
三、金融支持工业园区推广综合能源服务融资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绿色金融的支持范围及力度不断扩大,但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领域仍存在大量资金缺口。目前直接融资市场能够给予绿色领域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够,绿色债券总体规模本身尚不足万亿元,绿色信贷仍是绿色金融的主力。但按照工业节能占比5%的数据来算,工业节能领域获得的绿色信贷规模仅为5500亿元。综合能源服务只是节能领域中的一种模式,其市场规模却已经超出绿色信贷支持规模。由此推断,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融资需要更强力度以及更多途径来得到满足,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的规模,增加融资的可获得性,为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建设提供资金来源。
此外,不同于大型综合能源服务商有较强的客户、技术、资金等优势,中小型能源服务商难以具备全技术、全环节服务能力,导致行业壁垒难以打破,制约综合能源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加上园区的能效提升项目一般属于重资产投资,具有初始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等特点,更是对中小型服务商形成了制约作用。而在面临贷款申请或者发行债券时,因自身的规模和背景限制,往往面临更高的成本。所以,在园区综合能源服务领域,对中小服务商提供多种金融途径支持,例如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数据+信贷业务,设备融资租赁业务,以及结合企业能效、排放数据的环责保险业务等等,能够有效分散各方风险,推动园区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
另外在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所包含的具体模式上,因受制于资金、技术等方面压力,能源服务商对大幅提升能效的集成式业务投入热情较低。更倾向于发展分布式能源、设备节能改造等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模式相对成熟的单体式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对于多能协同一体化供应、绿色能源系统等技术要求高、模式尚不成熟,但却能够大幅提升终端能源系统能效的集成式业务投入热情较低。因此,进一步扩大资金支持,用金融力量去推动技术发展,是完善工业能源服务模式,推动园区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赵若楠,马中,乔琦,昌敦虎,张玥,谢明辉,郭静.中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政策对比分析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0年2月.
[2] 费伟良,李奕杰,杨铭,唐艳冬,张晓岚.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工业园区减污降碳路径探析[J].环境保护.2021年.
[3] 刘蕾,焦健,王芳.中国工业园区节能实践[J].中国能源.2018年11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工业园区必须做出贡献[EB/OL].2021年3月. https://www.ndrc.gov.cn/fggz/hjyzy/fzxhjj/202103/t20210331_1271412.html
[5] 朱君,孙强,冯蒙霜,苏慧玲,朱婵霞,孙志凰,蔡晖,韩超.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研究[J].综合能源与客户服务.2020年3月.
[6] 国家光热联盟.综合能源服务大潮起,储热技术迎风上[EB/OL].2021年6月. http://www.cnste.org/html/fangtan/2021/0618/8016.html
[7] 周伏秋,邓良辰,王娟.“十四五”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展望[J].中国能源.2021年2月.
[8]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2019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节能服务公司实施综合能源服务前景[EB/OL].2020年1月. https://shoudian.bjx.com.cn/html/20200113/1035938.shtml
[9] 碳中宝研究所.行业周报:碳市场、绿色金融与碳中和[EB/OL].2021年7月.
[10] 国网能源研究院.中国综合能源服务发展趋势与关键问题[EB/OL].中国电力.2021年2月. https://m.bjx.com.cn/mnews/20210208/1135502.shtml
作者:
梁楠楠 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王筱晴 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科研助理
施懿宸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讲座教授,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院长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新媒体编辑:蒙格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是国内首家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为目标的开放型、国际化的研究院,2016 年 9 月由天风证券公司捐赠设立。研究院前身为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于 2011 年 9 月,研究方向包括绿色金融、气候金融、能源金融和健康金融。绿金院是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常务理事单位,并与财政部建立了部委共建学术伙伴关系。绿金院以营造富有绿色金融精神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氛围为己任,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智库。